学者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者动态 > 正文

臧旭恒等: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研究

发布日期:2020-04-27 19:21 发布人: 点击:

 


本书简介:基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现实背景,本书从影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三大因素,消费潜力、消费预期与消费环境入手,尝试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本书在研究内容、数据分析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第一,本书选题紧扣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实践,研究内容致力于将国内外消费经济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相结合,从消费能力、消费预期、消费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一个包含收入分配格局、中等收入阶层扩张、流动性约束、预防性储蓄、公共物品供给、网络消费、政府居民消费政策、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家庭资产与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对近十几年来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状况做出了一个更为深入的分析,较为全面的提出了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应对措施。

第二,本书较为系统的分析了近年来日益引起学界关注的中产阶层崛起、家庭金融的扩张、网络消费的繁荣、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新兴问题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中产阶层的崛起不但提升了我国居民整体的消费能力,而且由于该群体往往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消费品的品质。消费者群体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将改变消费者传统的效用函数,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重视。健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将为消费者所处的消费环境构筑起稳固的制度保障,大幅减少因权益纠纷带来的“交易成本”,进而提升消费者福利。网络消费借助“互联纲+”经济业态的兴起,得以迅速繁荣,极大的便捷了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支付手段,为居民提供了与传统消费迥异的消费体验。本书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上述系列新兴因素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的程度,完善了现有相关研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本书充分考虑到我国经济体制变革带来的经济结构的不稳定性,在各项实证分析中,严格遵循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利用实证经济分析中最新的检验方法(如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分位数回归、系统GMM、匹配双重差分分析等)就结构突变点的位置进行了检验,从而避免了根据某一事件或政策对样本区间进行主观设定所导致的估计结果的不准确。同时,为确保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在研究过程中均基于多种不同的理论框架、实证方法,对目标问题进行多重检验,增强了结论的可信度。在论证过程中,还注重宏观数据与微观数据的结合,较为全面的使用了我国目前已有的各类微观数据集,如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等,在现有数据条件下,尽可能充分的考虑了居民家庭异质性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弥补了宏观数据相关研究的不足。

(首席专家简介:臧旭恒,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大学消费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产业经济评论》主编。)

注:本书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最终成果,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出版。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3月,ISBN:978-7-5218-0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