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以来,中国古代度量衡史有一个严重缺环,即魏晋南北朝权衡制度的演变情况,这个问题自唐宋以来虽经诸多学者如孔颖达、杜佑、程大昌、马端临、顾炎武、赵翼、吴承洛、郭正忠、丘光明等探索,无奈资料和实物殊少,几无可考者,所以长期处于马衡先生所谓“不可得而详”的状态。《魏晋南朝衡制发微》一文通过发掘晋葛洪注《抱朴子神仙金汋经》的记载,复结合日藏敦煌写本《本草经集注·序录》和俄藏敦煌写本《抱朴子神仙金汋经》残卷,首次揭示出魏晋南朝衡制演变的部分真相,并非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因古不改,而是不同时期有不同变化,大致情况为:三国时吴蜀权衡承汉制,魏同时使用汉秤和一种量值为汉制1/2的新秤;晋承曹魏,其权衡因袭魏小秤,同时南方吴地继续使用汉秤;萧齐延续晋的状况,汉秤、晋秤并行;梁、陈有可能延续晋以来的传统。总之,魏晋南朝衡制的演变很复杂,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可一概而论。该论文是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研究的一项重要进展,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
本文发表在《历史研究》2018年第6期。